mediaFocus
媒体聚焦
新华网:走进云南香格里拉洛茸村 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画卷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6  浏览:8759
分享:
  


初冬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李金满是藏式雕花的屋子上,他在屋子里升起炉火,热情地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李金是迪庆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普达措旅业分公司行政管理部副部长,是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洛茸村村民。李金于2005年担任香格里拉市普达措景区解说员,18年的时间里,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与这里的感情也愈加深厚。

村民逐步转变观念 当好守护生态的卫士

藏语中“洛茸”的意思是“与世隔绝的地方”,贫困曾困扰着这个高原上的小村庄。李金说,洛茸村以前只能靠山吃山,砍伐、捕猎现象十分普遍。后来,随着普达措部分景点开放,村民们自发开展“牵马游”和烧烤等项目。村民收入增加了,但无序的开发也让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洛茸村一景(11月15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2006年,按照“政府主导、保护优先、特许经营、社区共荣、社会监督”的原则,香格里拉市普达措景区设立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村民享受到了当地生态补偿资金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带来的便利,思想也从“靠山吃山”转变为“养山富山”。“为保护森林资源,我们村规定土木结构的房屋30年后才能改建,每年只有冬季才能捡拾柴火,而且只能捡宽度不超过2米、长度不超过15米的干柴火。村里也会自发开展道路环境维护和卫士评比活动。”李金说,“我们还组织了生态巡护队和半专业的森林防火队,现在大家都是‘生态卫士’。”

洛茸村将生态保护写入村规民约,也将绿色发展的观念融入血脉。“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知道不捕捉野生动物。”33岁的洛茸村村民益西说。

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让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走进洛茸村,可以看见成群的牦牛在草甸上悠闲漫步,一栋栋外观精美的藏式楼房分布在山坡上,雕梁画栋,色彩艳丽。“随着普达措景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游客的增多,村民们依靠当地旅游发展,日子越过越好了。”益西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洛茸村,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游客在普达措景区内游玩(11月15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在益西看来,当地旅游的发展不仅让村民的收入增加了,还带动了他们对教育的重视。“我们村考上中专的孩子可以得到2500元补贴,专科3000元,本科5000元。洛茸村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机会读完高中,甚至考上大学。”益西介绍,年轻一代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的提升,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水平。现在村里开旅游大巴的村民就有七八个,有了知识才能胜任更多工作。

据了解,目前洛茸村每年可领取到户均1万元、人均5000元的生态反哺资金。此外,普达措景区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就业培训。

“在普达措景区里的悠幽庄园工作的十多名服务员都来自洛茸村,她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益西所说的悠幽庄园,是洛茸村全体村民以3.6公顷土地和300万元社区生态补偿资金入股,由普达措旅业分公司牵头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酒店。根据协议规定,普达措旅业分公司每年给入股村民每户2万元的分红。

通过旅游反哺、教育反哺和就业帮助,洛茸村村民享受到了生态红利,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幸福之路。

探索教育新形态 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大家拍照请在栈道上拍,不要踩踏草地。”普达措景区向导卓玛一边带领游客前往属都湖,一边告知拍照的游客。“普达措景区至今仍然保持着完整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卓玛解释道。

普达措景区内属都湖风光正好(11月15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我们在普达措景区开拓了营地体验项目和与自然教育相关的研学活动。”李金说,目前,普达措景区正在逐步打造面向全国、特点鲜明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将构建起面向不同目标人群、不同教育需求的生态学习、生态体验、生态益智等多功能的生态教育体系,让更多人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普达措景区内的许愿牌(11月15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据介绍,2022年,位于普达措景区的碧塔海生态教育图书馆正式揭牌开馆,这是一个集阅读、文创、休憩功能为一体的特色生态教育图书馆,设置了生态阅读、生态休闲、生态研讨、生态文创科创、AR互动体验、生态探索体验等功能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己的内心和谐相处。”这是李金心目中的香格里拉,也是当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航拍普达措景区(11月15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蓝天白云、湖泊湿地、原始森林、高山草甸......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浓郁的藏乡农牧风情,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正在这里舒展开来。